【第1149期早报|3.13】硅谷银行 “多米诺效应”:科创企业焦虑存款

2023-03-13   来源: 金斧子新闻早报

【摘要】:【第1149期早报|3.13】硅谷银行 “多米诺效应”:科创企业焦虑存款

  

板块方面,汽车服务、贵金属、计算机应用等板块涨幅居前,汽车整车、一体化压铸、酒店餐饮等板块跌幅居前。


  

▲2月新增社融3.16万亿,新增人民币贷款1.81万亿,M2同比增长12.9%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75.52万亿元,同比增长12.9%,创7年新高。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3个和3.7个百分点,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81万亿元,同比多增5928亿元。2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2.81万亿元,同比多增2705亿元。


▲全国政协委员阎峰:建议采用降低股票交易印花税以刺激多种需求

全国政协委员、国泰君安国际董事长阎峰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经济界别委员围绕“如何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进行小组讨论时建议,采用降低股票交易印花税以刺激多种需求,通过发展资本市场提高有效需求。目前我国股票交易印花税占税收比例15%左右,降低股票交易印花税对国家税收影响较小,但可以加大投资需求,提高流动性和配合证券市场的注册制改革,优化企业估值,在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的同时刺激消费。


▲中国“富裕家庭”数量已超500万户

胡润研究院周五发布的《2022意才·胡润财富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月1日,中国拥有600万人民币资产的“富裕家庭”数量已经达到518万户,比上年增加10万户,增长率为2.1%。拥有千万人民币资产的“高净值家庭”数量达到211万户,比上年增加5万户,增加2.5%。


▲余永定:今年通胀大概率将上升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近10年来都处在低通胀状态,但2023年通胀率大概率将上升。理由包括:第一,中国供应链完全修复的时间可能比人们希望的更长。第二,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及某些形式的财政赤字货币化会对经济形成一定通胀压力。第三,逆全球化、中美贸易冲突、全球供应链断裂、乌克兰危机导致的粮食和能源价格上涨等都会对中国形成输入性通胀压力。第四,不能排除人民币再次贬值的可能性。总的来说,应当对今年通胀压力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中新社)


▲钟正生:2023年我国出口或为零增长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日前表示,尽管人民币对美元有所贬值,但对一揽子货币基本稳定,人民币贬值对我国出口的提振作用有限。越来越多国家选择与病毒共存战略,对我国医疗物资、居家办公商品需求减少。各国恢复正常生产后,一些回流订单流出我国。各国内顾倾向加剧,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上升,全球产业布局将从注重成本转向更加注重安全和效率,产业链供应链趋于区域化、本土化、短链化,部分产业流出我国。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齐全,配套能力强,出口仍具有韧性。预计2023年我国出口额按美元计算出现零增长。(金融时报)


▲美国2月非农就业人数增加31.1万 高于预期

美国2月非农就业人数增加31.1万,预估为增加22.5万,前值为增加51.7万。美国2月平均时薪同比增长4.6%,预估增长4.7%。美国2月失业率为3.6%,预估为3.4%,前值为3.4%。


▲美国宣布取消针对中国赴美旅客的新冠检测要求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当地时间上周五布,美国从当日开始取消针对中国赴美旅客的强制性新冠病毒检测要求。


▲美国监管机构:硅谷银行遭遇挤兑 储户周四试图提取420亿美元

美国监管文件显示,投资者和储户上周四试图从硅谷银行提取420亿美元,这是10多年来美国最大的银行挤兑之一。根据加州金融保护和创新部周五提交的接管令,截至3月9日,该银行的现金余额为负的9.58亿美元。这揭示了这家银行面临的挤兑规模。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已将这家银行纳入破产管理程序。


▲硅谷银行 “多米诺效应”:科创企业焦虑存款 美多家区域性银行遭沽空

英国央行11日早上发布公告称,将硅谷银行英国附属公司(SVB UK)列入银行破产程序。但是,硅谷银行突然倒闭被接管,正引发一系列多米诺效应。一位硅谷创投机构合伙人表示,目前众多硅谷高科技企业都在“焦头烂额”,因为他们在硅谷银行的存款无法迅速取回,令企业资金链状况正进一步恶化。3月10日晚,对冲基金开始对第一共和银行(FRC)等建立庞大的沽空头寸。(财联社)


▲FDIC加紧出售硅谷银行资产

据媒体周六援引知情人士的话报道称,负责监督硅谷银行紧急破产案的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正在加紧赶在周末前出售资产,并最快于周一对客户的部分未保险存款进行支付,以支撑硅谷银行的客户(其中许多是硅谷企业家及其公司)渡过难关。

根据规定,25万美元以下的存款将受到FDIC的保护。而硅谷银行的商业客户在该行的存款普遍远高于这一水平。硅谷银行的企业客户, 尤其是科技初创企业,迫切需要资金来维持正常运营和支付员工工资。FDIC上周五表示,未纳入存款保险的存款数额仍在确定中,将很快向未投保储户发放预付资金,并在之后进一步支付。

据最近与监管机构交谈的两家投资银行的高管透露,FDIC一直在为可能旷日持久的出售过程做准备。一位知情人士对媒体称,一位官员告诉一家公司,尽管FDIC努力迅速达成解决方案,但跨越数周或数月的分批出售方案,看起来更有可能。(财联社)


▲硅谷银行危机蔓延至英国!英财政部急忙“灭火” 科技公司呼吁政府干预

硅谷银行危机的冲击波正在向海外蔓延,外界预计该行英国子公司或很快宣布破产。这在英国的初创企业中引发了恐慌,对此,英国当局急忙出面“灭火”。英国财政部周六表示,英国央行和财政部正努力将硅谷银行英国分支机构破产可能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

此前一天,英国央行于周五表示,打算向法院申请,将硅谷银行的英国子公司Silicon Valley Bank UK (SVB UK)纳入银行破产程序。根据英国的银行破产程序,部分储户有资格获得最高可达8.5万英镑(合10.2万美元)的现金补偿,联名账户可获得最高17万英镑的补偿。

同一天,美国加州金融保护和创新部(DFPI)宣布关闭美国硅谷银行,理由是该行“流动性不足和资不抵债”,并任命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为破产管理人。(财联社)


▲秘密文件泄漏!德媒:欧盟预计德国经济未来极其脆弱

据德国媒体获得的一份欧盟秘密文件称,欧盟最大的经济体德国正在走向黯淡的未来,企业困境比疫情之时尤甚。在这份外泄的秘密文件中,欧盟详细叙述能源危机如何影响欧盟的经济发展,德国则被视为受冲击最大的国家。而德国的汽车工业和化学工业则是整个欧盟内部受影响最大的两个行业。

化工集团巴斯夫、汽车制造商宝马、大众等市场领军企业不断警告将迁移工厂,向中国或者美国搬迁和投资。此外,德国的能源密集型行业,如建筑、金属、钢铁、造纸和电子行业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不莱梅和汉堡的钢厂已经减产,造纸、金属等工厂也屡次停工或安排更多调休。媒体引述的这份报告直接点出,德国经济未来的生存能力很差,正在逐渐靠近崩溃的边缘。(环球市场情报)



  

▲重要指数表现:10日,市场早盘震荡调整,沪指领跌,创业板指低位个股持续活跃;午后沪指和深成指弱势震荡,创业板指再度冲高回落;总体看,新增热点匮乏,短线情绪低迷,上个股跌多涨少,两市超4200只个股下跌。截止收盘,沪指跌1.4%,深成指跌1.19%,创业板指跌0.1%。沪深两市今日成交8096亿元。


▲行业指数表现:申万一级行业板块无一上涨,汽车、建筑材料、家用电器等板块跌幅居前。


▲估值变动:10日,上证综指PE(TTM,剔除负值)上升至14.29倍,历史分位数上升至80.33%;沪深300指数PE(TTM,剔除负值)上升至13.02倍,历史分位数上升至34.84%;深证综指PE(TTM,剔除负值)上升至28.61倍,历史分位数上升至32.38%。



  

▲年内71家公司实施定增,合计募资1808.00亿元

今年以来共有71家公司实施定增,合计募资金额1808.00亿元。以增发上市日为基准统计,今年以来共有71家公司实施定向增发,合计定增记录71条,累计增发230.47亿股,增发金额合计1808.00亿元。

板块分布显示,增发已实施公司中,深市主板有19家,合计募资476.80亿元;沪市主板有29家,合计募资1017.87亿元,创业板有19家,合计募资242.93亿元;科创板有4家,合计募资70.40亿元。按所属行业统计,今年已实施增发公司涉及申万22个行业,定增实施家数较多的行业有医药生物、机械设备、基础化工等,分别有9家、7家、7家公司增发,募资金额居前的行业有公用事业、交通运输、建筑装饰等,募资金额分别为334.71亿元、306.50亿元、212.70亿元。(证券时报网)



  

▲对非法贷款中介重拳出击!银保监会将开展六个月专项治理 专家:可确保房贷业务合法合规

银保监会近日下发了《开展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丁某某等人违规帮助他人套取经营贷、提供基于购置房屋等多种中介服务的违法行为已移交公安机关处理,案件涉及银行信贷业务超20亿元。银保监会还表示,将部署开展为期六个月的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行动。

业内人士表示,非法中介的野蛮发展将干扰正常信贷市场秩序,导致银行信贷风控被弱化,甚至引发局部潜在金融风险。专家表示,这是银保监会第二次对经营贷涉房业务的严管内容,有助于防范灰色金融业务,确保房贷业务合法合规,当前金融风险管控力度持续增大,有很强的信号意义。(财联社)


▲深交所:发布3条数字经济细分主题指数

深交所全资子公司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公告,将于3月14日发布“深证XR”“数字文化”“新型显示”等3条数字经济细分主题指数,赋能数字经济领域高质量发展。


▲承载殷殷期盼 北交所迈入提质增效新阶段

《关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简称“计划报告”)提出,健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代表委员认为,办好北交所是当前资本市场的重要任务,也是全面注册制下畅通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一环。建议从提高市场准入的行业包容度,加强投资端建设,进一步扩大交易品种等方面出发,进一步提升北交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能力。全面注册制下,承载殷殷期盼,北交所迈入提质增效、强化功能的新阶段。(中国证券报)


▲自然资源部部长:将陆续出台政策 鼓励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找矿行动中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2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部长通道”采访活动,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表示,今年,我们将陆续出台一些政策,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鼓励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找矿行动中。比如,我们要推进矿产资源的综合勘查,要适应我国共生矿、伴生矿资源比较多的特点,进一步取消探矿权矿种的限制,同时放开探矿权的二级市场,允许探矿权流转,这样就可以吸引更多有实力的矿业企业投入到找矿行动中,找好矿、找大矿。另外,在政策制定方面,要进一步调整矿业权出让收益的征收方式。


▲世界首例!西湖大学实验室发现首个“光阴极”量子材料

近日,又有多篇中国科学家文章登上《自然》杂志(Nature)。据西湖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期,西湖大学理学院何睿华课题组连同研究合作者一起,发现了世界首例具有本征相干性的光阴极量子材料,其性能远超传统的光阴极材料,且无法为现有理论所解释,为光阴极研发、应用与基础理论发展打开了新的天地。(澎湃新闻)


▲终端商备货需求走强 电视面板的春天来了?中大尺寸短期有望超预期上涨

群智咨询最新报告表示,步入2023年,电视终端需求依然维持“弱恢复”,但面板策略备货需求走强,按需生产、强议价能力是上半年供应端的主要特点,由此带动LCDT电视面板价格短期涨幅超预期,这包括价格上涨时间提前到2月份,以及接下来的中大尺寸面板价格涨幅将超预期。

群智咨询预计,在整机厂商采购需求强劲恢复的支撑下,二季度G6及更高LCD面板产线稼动率将逐步恢复至接近80%水平。不过群智咨询也提示,在终端需求难以期待强恢复的预期下,要警惕此种备货节奏前移将可能透支下半年面板采购需求。

面板厂从22Q3开始积极减产,目前,面板行业已经历了超过半年来自渠道和品牌的深度去库存周期。群智咨询表示,春节过后全球主要区域渠道库存和主要电视品牌的面板库存已逐步趋于健康。同时,面板厂通过积极的产能控制,面板厂自身的库存亦随之降低到相对健康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面板厂商都能迎来喘息的机会。群智咨询将本轮上涨行情的受益者聚焦在“中大尺寸面板”上。集邦咨询、CINNO Research等多家机构一致预期电视面板价格将全面喊涨,从其调研数据来看,3月上旬中大尺寸电视面板涨幅更大。(科创板日报)


▲2月风电招标规模“缩水” 海风价格环比回升

2月风电招标数据出炉,节奏有所放缓。 国内某头部整机厂商高管李彩球对财联社记者表示,2月份天数少,个别项目尚未计入数据,预计3月数据更为乐观。

公开数据显示,2月风电招标规模达2.35GW,同比下降45.35%,环比降80.82%,其中海风招标规模0.05GW,同比下降90%,环比下降97.22%。不过,海风价格在2月份有所回升。


▲GGII:2023年储能将迎高速发展期 全球装机量将逼近200GWh

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统计跟踪的中标项目显示,2023年1-2月33个中标项目规模已超5.56GWh。相较去年同期,储能中标规模增长超10倍。GGII数据预测,未来三年,储能领域的复合增速将超过70%。其中2023年储能将迎来高速发展期,全球装机量将逼近200GWh,较2022年翻番不成问题。(科创板日报)


▲美国去年新增太阳能装机量同比大降16%

美国太阳能行业协会(SEIA)发布了最新季度报告显示,美国2022年的新增太阳能装机量较上年下降16%至20.2吉瓦(GW)。而这背后的最大元凶,正是美国政府对中国太阳能组件产品的禁令,阻碍了美国自身太阳能项目的进度——足以证明,美国政府的对华限制措施,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财联社)


▲下一代可再生能源?新型薄膜可一边滤水,一边发电

据报道,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IST)和明知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非常出人意料的可再生能源方法:一种低成本、易于制造的先进薄膜,它在将废水、海水或地下水转化为饮用水的同时,还能发电。

该团队声称,这种新型薄膜可以滤除95%以上的尺寸小于一亿分之一米的污染物,包括重金属颗粒和微塑料。最新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发表在了《先进材料》杂志上。


▲GPT-4本周揭开面纱!多模态成最大看点 微软专家:或可每天节省企业500个工时

据德国媒体报道,微软德国CTO Andreas Braun在一场AI活动中表示,GPT-4将于本周发布,并且是多模态,不仅仅局限于文字,还包括视频。与此同时,Braun还强调GPT-4能够适用所有的语言,用户可以用德语提问,然后获得意大利语的答案。(科创板日报)



  

基金数据


▲社保基金去年四季度重仓股名单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显示,社保基金最新出现在11只个股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合计持股量1.63亿股,期末持股市值合计42.64亿元。持股变动显示,不变2只,减持2只,新进2只,增持5只。

社保基金重仓股中,从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社保基金家数来看,华工科技、中科创达等2只股有2家社保基金集中现身,持股量分别为2815.85万股、1732.99万股。

从持股比例看,社保基金持有比例最多的是中科创达,持股量占流通股比例为5.18%,其次是利尔化学,社保基金持股比例为4.03%,持股比例居前的还有万泽股份、盛航股份、华工科技等。持股数量方面,社保基金持股量最多的是利尔化学,共持有3211.76万股,华工科技、宝丰能源等紧随其后,持股量分别为2815.85万股、2390.42万股。

业绩方面,社保基金持有个股中,去年年报净利润同比增长的有9家,净利润增幅最高的是藏格矿业,公司2022年共实现净利润56.55亿元,同比增幅为296.18%,净利润同比增幅居前的还有长青集团、利尔化学等,净利润分别增长139.70%、69.01%。

以板块分布统计,社保基金持有个股中,主板有10只,创业板有1只。所属行业来看,社保基金持股主要集中在基础化工行业,分别有3只个股上榜。

市场表现方面,社保基金重仓股今年以来平均上涨13.37%,涨幅跑赢沪指。(数据宝)

 

▲2只科创50指数基金获批 科创板指数相关产品规模已超900亿元

近期2只科创50指数基金获得证监会批文,产品分别为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增强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博时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

数据显示,截至3月9日,科创50成份股公司市值合计达2.48万亿元,占板块整体的38.87%。科创50指数体现出较好的成长特征,2022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速中位数均超35%,领先市场主要核心宽基指数。科创50指数基金扩容将进一步丰富科创板投资渠道,为广大投资者提供多样化选择。

据了解,目前,境内外跟踪科创板指数的产品规模已超过900亿元。下一步,上交所和中证指数公司将围绕落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战略部署,持续完善科创板指数体系,推出更多科创板市场特色指数,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证券日报)

 


基金要闻


▲聚焦扩内需 助力攻关核心科技 今年创投行业投资重点浮现

厚植实体经济,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过去五年,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在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交出一份亮眼的答卷。近日,多位PE/VC人士表示,2023年,扩内需成为引导基金与市场资本合力攻坚的方向,与此同时,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创投行业在投资上应更加聚焦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着力补强产业链的薄弱环节。(中国证券报)

 

▲机构看好消费升级大趋势 关注国产化妆品等细分板块

汇添富消费行业混合基金经理胡昕炜和广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戴康在“基金服务万里行之建行·中证报金牛基金巡讲”直播间表示,当前经济和消费行业的复苏态势愈加明显。中长期看好消费升级大趋势,具体包括国产化妆品、运动服装、医疗服务、商业物业等细分板块。(中国证券报)


▲贝莱德基金神玉飞:A股机会不断涌现 看好消费升级和制造崛起

日前,贝莱德行业优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的拟任基金经理神玉飞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伴随着经济复苏逐步兑现,改革红利逐步落地,A股市场的投资机会也将不断涌现。展望后市,重点看好消费升级、制造崛起和自主发展等方向。(中国证券报)

 


公募星选30专栏


▲证券业服务实体经济取得积极成效

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证券公司为超13万亿元股票及近30万亿元交易所债券融资提供承销保荐服务,为逾6万亿元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提供财务顾问服务,以股票、债券为主的直接融资方式成为实体经济补充资本金和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的重要渠道。

刚刚过去的2022年,证券公司服务实体经济直接融资5.92万亿元,其中,服务428家企业通过IPO上市融资5868.86亿元,融资额创历史新高;通过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和普惠金融理念,着力实现以证券行业自身的高质量发展服务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随着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正式实施,诸多证券市场基础性制度也在改革中迎来了创新,这为证券公司拓展业务边界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中证网)

 


水星价值投资观察


▲康泰生物杜伟民:持续推进新品开发,为公司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近日,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康泰生物)研发的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已完成Ⅰ期临床试验准备工作,开启Ⅰ期临床试验,并于近期成功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 据悉,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适用于3岁及以上人群,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流感病毒的免疫力,

 


  

保险数据


▲险资积极参与私募股权投资

保险资管产品创新备受市场关注。今年以来,险资参与私募股权投资热情高涨,多家保险公司及旗下机构参与私募股权投资,投资方向包括新基建、新能源、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

监管方面,2019年1月,银保监会简化股权投资计划和保险私募基金注册程序,明确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及其下属机构发起设立股权投资计划和保险私募基金,由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办理注册工作。此后,银保监会两度发文,放宽险资在股权投资基金领域的参与空间。政策利好之下,险资对于私募基金的投资热情也不断升温。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统计,2022年险资LP披露的出资金额约达1000亿元,同比上升16.7%,占比相较2021年提升了1.7个百分点。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简称“保险资管协会”)数据显示,自2019年以来,保险私募基金每年登记规模均超千亿元。截至2023年1月底,保险私募基金75只,规模5491.58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仅2022年,新登记保险私募基金就有21只,规模1218.28亿元,均超往年,同比分别增加23.53%和13.75%。(经济参考报)


▲上新扩容!保险机构持续发力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

自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落地以来,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持续上新。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公布的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名单显示,截至3月初,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名单已由首批6家公司7款产品扩容至12家公司20款产品。

今年以来,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继续扩容。从产品类型来看,已涵盖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年金保险、两全保险、万能保险等。

个人养老金是有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补充养老保险,是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2022年11月,个人养老金制度在36个先行城市和地区启动实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日前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3个月以来,参加人数已经达到2817万人。(新华社)


▲探路新千亿蓝海市场,带病体保险如何越过“三座大山”?

近两年,健康险增速放缓,尤其是作为健康险支柱产品的重疾险,一直到2022年,其新单保费仍在以两位数的速度掉转直下。而要想挽救当下健康险的颓势,打破传统保险业经营思路的“带病体”保险或许是一个重要方向。

目前,我国有超过4亿慢病人群,对于会更加庞大的“带病体”人群,按照年度人均保费1000元测算,未来可待挖掘的“带病体”保险市场年度保费空间就将超4000亿元。但这并不是一条好走的路,目前也面临多座亟待翻越的“大山”。(慧保天下)



保险要闻


▲养老储备多少才够?养老投资如何规划?业内:未来这些保险产品创新值得期待

面对即将到来的中度老龄化、重度老龄化,“老有所养”该如何保障,是当下最为热点的话题之一。近日,上海80后夫妻在社交媒体称存款到300万,决定双双“退休”,引发热议。对此,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秉正在近日受访时认为,每个家庭不一样,具体可以从“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可能的意外性支出、退休之前需要储蓄多少”这三个方面去考虑。而需要储蓄多少,又与投资和储蓄方式有关系。

作为养老金融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保险机构在帮助居民做好退休财务准备方面理应发挥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方全球人寿副总经理彭勃介绍称,以海外市场较为成熟的变额年金产品为例,到领取期每年能够保证领取5%~5.5%不等,这一领取比例下,基本上可以保证本金不减少。

陈秉正还指出,专属养老保险就属于变额年金性质,其一部分资金投资于股票市场,因此高收益率是可预期的。在保险公司做好投资风险管控的前提下,预计这一类产品未来仍然可以保持相对更高的收益率水平,从消费者角度来说是可以期待的。(每经)